泰国传统甜点有哪些?

这篇回答在我的草稿箱呆了一年多,主体早就大部分写完了,发不出来纯粹是野心太大,总想系统性的一次性介绍泰国传统甜品。单纯继续加品种其实毫无难度,泰国号称有几百种传统甜品,但甜品可以互相搭配的特性,导致图文描述时彼此之间区别不大(吃不到),已经不知道往里面加什么品类。

且随着走过的地方,吃过的地域甜品越来越多,我已经意识到不可能介绍得清,只能先发出来再慢慢更新。本文中写的泰国传统甜品我都在泰国买过、吃过,确实在不同区域和场所长期有售。

各种地方糯米甜品

先介绍下本文的常用原材料

กะทิ/椰奶、椰浆 和 椰汁、椰子水

椰奶是从成熟椰子的椰肉中,榨出来的奶白色液体。与椰子中原有的半透明香甜味椰子水不同,这是一种烘焙、烹饪、甜品原料,而不是直接喝的饮料。其颜色与浓郁的味道,来自于它的高油脂量。

椰肉、椰丝、椰蓉

椰肉可以切成椰丝,也可以做成其他任意形状,而椰蓉是椰丝和椰粉的混合物。

清澈石灰水

这种石灰水是泰式厨房的常用配料,浸泡沉淀一夜后取上层清澈溶液使用,一次制作完毕后存放在瓶中以供长期使用。石灰水可用于烹饪各种泰国菜,无论是浸泡蔬菜水果、泰式甜品,还是拌入面粉炸至酥脆,或用它来制作果脯,可以说是泰国厨房不可或缺的万能物品。

ปูนแดง/红石灰

还有其他的石灰品种,和各种辅助酸碱溶液,不会玩酸碱度你做不好泰餐,我就不多介绍了。

อัญชัน/蝶豆花

在整个东南亚,蝶豆花被当成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,来把食物染成蓝色。还能根据所加入液体的酸碱度,来改变蝶豆汁的颜色(介于粉红到紫色区间),如柠檬汁(酸性)加入蝶豆花汁后会变成紫红色。

เตยสา/香兰、斑斓、香露兜

热带植物,从其叶子中提取的绿色汁液,带有特殊的香甜气味。广泛用于东南亚料理与糕点制作,或作为植物的染色剂,也可以用叶片包裹食物进行烹饪,来让食物带上特殊香气。

ข้าวเหนียว/糯米

糯米在泰国即是一种主食(泰东北和泰北),因为它口感软糯还更扛饿。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甜品原料,被广泛运用在各种甜食制作中,历史上的中国南方习惯也相同。不过因南方人口大爆炸,清政府强制改糯为籼,推广产量更高的籼米,南方大量原生糯米品种和甜品做法都消失了。

PS:糯米不是品种,梗米籼米都有糯米变种

在泰国糯米饭可以泡上椰奶,并染成任意颜色,作为甜食直接食用。

米的不同阶段和品种

泰国很多甜品的主要材料,都来自于大米,甚至大米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:乳米-绿米-糙米,都可以被单独用于制作甜品。比如当水稻处于灌浆期时,大米内部会产生乳白色米乳,这种乳米经压榨提取后的乳米汁呈浅绿-绿色,带有浓厚的米香,是某些泰国甜品的原料。

其余各时期大米同理,都有不同用途。类似的还有借助大米品种的风味,比如茉莉香米的茉莉花香,来对甜品风味进行塑造。由于太过复杂,本文不做食材的这类区分。

颜色

很多人觉得泰国食物五颜六色,是用了人工色素不安全,这个理解既对又不对。泰国路边廉价饮料中的颜色,就多来自人工色素,比如泰国手标红绿茶,和路上的廉价气泡水糖浆,这种来自工业大规模制造廉价原料的产品必定如此。

但一些情况则毫无必要,比如没人会往紫薯泥里加紫色素,这不多此一举徒增成本吗?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天然色素随手可得,可以廉价购买甚至从自然中免费取得,让他们花钱买更贵的人工色素人家也不干。比如黑色用竹炭或椰壳灰过滤就可以获得,还各自带有特殊香气,劳动力不值钱的乡下干嘛要去买工业品?

可以用来给食物上色的东西太多了,这一逻辑还导致了中外普遍存在的问题,越是旅游区和城市中的食品越难吃、食材越工业化。

最常用的9种天然植物色素,整体一共有49种。

部分介绍:

绿色:香兰、抹茶、积雪草、绿甘蓝、小麦草等

蓝色-紫色:蝶豆花、紫薯、紫甘蓝、蓝莓、黑莓

黄色:姜黄、金黄色藏红花、鸡蛋花茎、南瓜、橙色九重葛、菊花类等

红色:红糖、紫胶红、洛神花、甜菜根等

橙色:熟棕榈果、一种热带橙子、橙子胡萝卜

粉色:蝶豆花可调制、覆盆子、粉色九从葛等

黑色:烧焦椰壳灰的过滤液、黑豆、竹炭

糯米为主的甜品

主要都是各种甜口的糯米饭,比如椰奶饭、南瓜饭、红豆饭,没什么意思,只介绍个别有特色的。

ข้าวเหนียวมะม่วง/芒果糯米饭

最知名的泰国甜品,主要原料为拌有椰糖的糯米、芒果与椰奶。起源于泰国,目前广泛流行于整个东南亚地区。民间传言从大城王国时期开始,泰国就已经存在芒果糯米饭,被文字切确记载的时间,最早可以追溯到Rama5世时期的外国传教士记录。

ข้าวจี่/伊善烤糯米饭

发源于泰东北地区,最初只是为了处理上一餐的剩饭,会裹上蛋液加入各种糖浆烤给小孩吃。

泰国甜棕

所有稻作民族最原始的甜品形式,泰国号称有几百种粽子,这也不奇怪毕竟用植物叶子包裹的糯米类制品都是粽子。植物叶子在古代就类似塑料袋,什么都往里面包,这么算想要有多少都行,所以仅介绍部分经典的。

ขนมใส่ไส้/糯米椰奶棕

糯米混合椰奶蒸制,里面可以包各种馅料,经典的如椰子糖炒椰丝馅。

ข้าวต้มมัด/黑豆香蕉粽

糯米、香蕉、黑豆、椰奶,老挝叫考顿。

ข้าวเหนียวปิ้ง 3 ไส้/三层糯米粽

经典泰国粽口味,三层指以椰奶糯米为主体,包裹芋头和虾仁馅,虾仁馅调味复杂不好描述,有机会自己尝尝看吧。芋头也可以换成紫薯或南瓜。

ขนมเทียน/泰北蜡烛布丁粽

这是个泰北粽大类,用糯米粉、绿豆粉、玉米粉等,加入红糖、椰奶、芝麻等制成的蜡烛状粽子,有类似布丁的口感,很多颜色和口味,里面还可以包各种馅料。

ขนมเทียนแก้ว/茉莉花绿豆馅

ขนมเทียนไส้เค็ม/咸甜葱油味

ขนมกล้วย

椰奶、香蕉、椰丝

ข้าวเหนียวหน้ากระฉีก/黑糯米粽

黑糯米粽配常见的三款,椰丝、奶冻、椰子糖

ข้าวปุกงา/芝麻饭、龟粿

泰北、云南、缅佬北部都普遍流行的一种糯米甜品,闽粤普遍用于祭祀的“龟”,也是这一类型的食物

ข้าวเหนียวหน้ากลอย/野山芋糯米

特殊的野山芋口味,味道特殊且好吃,泰北等山区比较常见。

糕、冻

通过蒸、烤、煮、冷却凝结等处理方式,让食物脱离“粽”的形态。里面很多烹饪手法是近现代传入,比如煎炸(油脂)、布丁(胶质物)等。

ลูกชุบ/Luk Chup(绿豆糕)

近代泰国宫廷甜品:起源于大城那莱王时期,由皇室宫廷厨房负责人Maria Guyomar de Pinha创造,她是逃亡大城的日本天主教徒后裔,同时有暹罗、日本、葡萄牙、孟加拉、印度血统。但被暹罗人视为本地人,并成为希腊冒险家康斯坦丁·波尔孔的妻子,康斯坦丁后来还成了泰国首相。

她是泰国历史上著名的甜品女王,为泰国创造了大量的西式泰国甜点和菜肴,本文中有很多甜品直接来源于她的创造,或因其引入西方甜品做法和食材后间接产生,比如果冻的做法、蛋奶酱和南瓜等。

这些宫廷甜品极为繁复和精致,这种追求源于暹罗宫廷用餐习俗,外国传教士记载道:“在暹罗宫廷中,礼仪可能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为复杂”,这些严格的礼仪规则还被延伸到了餐桌上。

1688年逃离大城府的法国外交官Simon de la Loubère 指出:“暹罗皇室饮食与平民基本相同,但这些菜肴的呈现方式非常繁琐和精致。水果被雕刻成复杂的花朵,上菜前要去除盘子上的所有骨头、果皮和果核,以便盘子上的所有食物都可以食用”。

泰国由于处于热带,糯米、蔗糖、木薯粉、椰子等甜品食材非常丰富,在西方人到来之前就存在大量泰式传统甜品。但宫廷饭后吃甜品的习惯则是受西方影响,并进而影响整个泰国社会,进一步促进了泰国甜品文化的近代发展。

Luk Chup起源于大城府时期,由她通过改良葡萄牙糕点 Marzipan,把磨碎的杏仁替换为绿豆发展而来。

先把去皮的绿豆蒸煮搅拌成绿豆沙,混合椰奶与砂糖后,将它们塑造成不同形状的蔬菜和水果。然后上色并涂上果冻啫喱,直到它们看起来很闪亮,讲究的Luk Chup还要用对应香味的烛烟烘烤,以增强食用时的香气体验。

我拍的泰北夜市Luk Chup摊,10个20铢的平民版,高级的版本我也吃过,确实制作精细度、香气和口味区别很大,但它依然是个绿豆糕,这么折腾值不值看个人了。

理论上手够巧,可以把Luk Chup做成任何形态。

ทองหยอด、ทองหยิบ、ฝอยทอง等金色系甜品

同样来自于她创造的传统宫廷系列甜品,由于名字多为ทอง(金子)开头,且颜色喜庆,目前是泰国人祭祀时的重要贡品。

这系列金色甜品的源头是一种葡萄牙甜点,起源于葡萄牙西北部沿海城市阿威罗。把面粉和蛋黄混合后,倒入沸水再加糖煮沸,面粉煮熟后会形成水滴状的颗粒,同时是金黄色的。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塑造出各种形状,并发展出各种口味。

ขนมถ้วยโบราณ/传统椰奶蒸杯蛋糕

个人很喜欢的一款甜品,吃起来椰子香气十足且软糯。下层为糯米粉、木薯粉、椰子糖、椰奶和盐混合的面糊,上层则不含椰子糖。

也可以把椰子糖替换成香兰汁,便为香兰口味。

或蛋黄口味,还能彼此互相搭配

ตะโก้เผือก/椰奶芋头糕

上面椰奶蒸杯蛋糕的冷藏生吃版本,一般和煮熟的芋头搭配。

ขนมครกโบราณ/传统泰式椰奶煎糕

由糯米粉、茉莉香米粉、椰奶、砂糖和石灰水混合而成煎制,口感外酥内软。内部可以加入各种配料,也有香葱等咸甜口味。

ขนมบ้าบิ่นมะพร้าวอ่อน/椰丝黑糯米煎糕

原料为黑白糯米粉面糊、椰肉、椰奶和蛋,外皮酥脆,内里柔软,嚼劲十足,汁水丰富。介绍这款最为流行,实际还有不添加黑糯米粉、椰肉的原版或另加入香兰汁的各种变种。

หยกมณี/椰蓉香兰西米蒸糕

西米做出来的蒸糕口感更为Q弹

同样有多种颜色和口味

蒸糕也可以用糯米粉混合木薯粉做,还可以夹着绿豆粉做成千层糕。

ขนมต้ม/椰糖蒸饺

由不同颜色和口味糯米糊制成,内部会包裹用椰子糖炒过的椰丝,这东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素可泰时期。

ปียกปูนกะทิสด/鲜椰糕

来自古代的传统泰式甜品,由经石灰水(椰壳灰)处理过的发酵糯米粉糊制成。

สูตรขนมเปียกปูน/蒸椰糕

来自蒸熟的鲜椰糕(上面那个),蒸熟后口感软糯耐嚼。

它还有种黑色版本,加入磨碎的烧焦椰子壳灰水,会带有淡淡的烧焦椰壳香气。

ขนมลืมกลืน/忘记吞咽的甜品(直译)

由糯米粉、绿豆粉、椰奶、茉莉花萃取液混合,加入香兰汁或其它调味原料,煮熟趁热倒入模具,冷却后口感非常软滑,所以泰语称作忘记吞咽的甜品。

ข้าวยาคู/乳米糊

这是泰人最原始的甜品,把捣碎的乳米汁,过滤后与糖一起煮沸,使其看起来像浅绿色湿面团(非经由香兰上色)。吃的时候有浓浓的米香,还可以淋上少许椰汁,或者加点椰青一起吃。

วุ้นใบเตย/香兰椰奶冻

由香兰汁、椰奶和胶质(果冻粉等)冷藏,凝固后得出的经典双色椰奶冻口味,里面可以再放一些椰肉。还可以利用分层和不同模具辅助,做成各种不同形状、口味和颜色的椰奶冻。

香兰蛋奶冻

只要愿意,能扩展出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

ขนมตาล/糖棕蒸糕

主要材料是糯米粉、棕榈果肉和椰奶

ขนมถ้วยฟูน้ำตาลสด/碗糕仔

闽粤等地区应该也很熟悉,就是拜神用的碗糕仔,泰国有更多的形态、颜色和口味,比如上面的糖棕味。蒸糯米糕在泰国存在的历史太长了,鉴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是稻作区,且各种米糕本身在稻作社会里很容易就能发明,我暂不清楚的只是碗糕形式是否由华人带入。

สาคูไส้หมู/西米猪肉丸

咸甜口味,外面是西米做的耐嚼甜口皮,里面包炒过的猪肉。

ขนมกล้วยมะพร้าวอ่อน/椰奶香蕉蒸糕

木薯粉做的,一般有两种造型。

这么包装又是一种粽子,实在太混乱了。

ขนมถั่วแปบ/糯米豆沙糕

外层由糯米包裹的一种泰式豆沙糕,他即可以是红绿豆馅,也可以是香芋、南瓜等其他口味。

สังขยาไข่โบราณ/蛋奶冻

蒸熟的混合椰奶、鸡蛋、鸭蛋和椰子糖的蛋奶糊,和其他国家的蛋白冻没什么区别,主要是口味泰式。

งขยาในลูกฟักทอง/南瓜蛋奶冻

把南瓜从顶部挖空,再填入上面介绍的蛋奶糊,一起蒸熟后切开食用。

ขนมบุหลันดั้นเมฆ/飞跃云层(乱翻的)

源于Rama2时期的宫廷甜品,是种蒸糯米绿豆粉混合的碗糕,但必须把糕体染成五颜六色,并在中间放入蛋黄。选择介绍这个,纯粹是很好看。

ขนมควยลิง/(名字不敢翻)

发源于泰国东部尖竹汶府,一种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地方性糯米甜品,名字很污,因为像那啥。

ขนมโมจิ/那空沙旺府麻糍

源头是历史上日本人传入的日本麻糍,泰国人觉得吃不惯,就自己动手魔改了。目前已经成了那空沙旺府特产,而且同样花样多得惊人。

饼、饼干、烘焙类

多数由近代华人、西方人、阿拉伯人,传入的甜品制作手法产生。

ล่าเตียง /La Tiang (中文不会翻)

非常古老的泰式传统甜品,Rama1世时期在宫廷内由王储(rama2世)发明。它包括虾、猪肉和花生,切碎后用薄网状煎蛋卷包成方形,正中网状的就是La Tiang。最早是一种宫廷小吃,现在路边摊就有,配这张高级餐厅的图是为了展示其他一系列同类型甜品。实际上依然不全,整个宫廷系列甜品非常的多,泰国还有专门的烘焙书用于记录,但因过于繁杂日常吃不到,介绍起来没有意义

โรตีสายไหม/大城府糖丝煎饼

大城府的代表性甜品,由印度穆斯林传入,最初是印度牛奶煎饼夹着棉花糖,被华人改良为用春卷皮来包。但这么简单的东西,却受配方和制作工艺影响很大,口感、顺滑度、香气差异很大,甚至有专门的米其林必登店

棉花糖丝也可以单买,不同颜色口味不同。

ปาท่องโก๋/泰式小油条

中国油条的泰国本土化版,有几种形状,常见是下面两种,里面会再填充炼乳或香兰酱。泰语发音来自闽潮语的beh teung guai(白糖粿),我当时研究了好久,一直疑惑是闽粤琼哪个地方的方言这么读油条。

误会的原因说法有很多,比较让人信服的是,华人当时的早餐摊,几乎都会同时卖油条和白糖粿两种食物。因为当地有类似的东西,白糖粿在泰人社区不好卖,摊主都尽量叫卖白糖粿。由于都是现炸,泰国人分不清彼此,一直叫他们白糖粿,所以油条在泰国就成了“白糖粿”并一直保留至今。

这是白糖粿或叫糯米炸,吃的时候再裹白糖等。

ขนมหม้อแกงถั่ว/烤椰奶绿豆布丁蛋糕

主要原料为椰奶、绿豆粉、鸭蛋、椰子糖、葱

ขนมถังแตก/泰式椰奶蛋糕饼

受西方烘焙影响的泰式椰奶蛋糕,里面可以夹各种口味的馅料。

ขนมดอกจอก/睡莲糯米蛋饼

用糯米粉、木薯粉和鸡蛋做的,这类蛋饼小时候在厦门的菜市场,很多东南亚华侨逢年过节时也会做。除口味外是一种东西,但老一辈走后厦门就很少见了。

นมไข่นกกระทา/炸糯米薯圆

原味里面包红薯泥,或紫薯糯米包紫薯泥,整体口感非常的有韧性。

ขนมกรอบเค็ม/酥脆咸甜蛋角

蛋角由面粉、鸡蛋、椰奶、盐调味后炸成,但蛋角本身不重要,主要是它的糖衣口味很有特色。调料一般为芫荽根、白胡椒、大蒜、贝萨、鱼露和盐,这个糖衣和面糊也可以用来包裹各种食材油炸,泰式快餐有道菜炸鸡皮也是用它做的,莫名的很下饭。

ขนมโป้งเหน่ง

夜市常见的泰国油炸小吃,面粉、糯米粉、黄油、淡奶,里面包的是香肠。

 

กะหรี่ปั๊บ/咖喱饺

最初来自印度人改造的西式糕点,先被穆斯林商人传播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带。最初只是一些简单的咖喱口味(名字由来),进入泰国后变得越来越放飞自我,各族群都按自己口味往里随意加东西

这是泰国旅游国家特性和破碎的乡镇农村社会结构,共同导致的市场多元优势。其实任何食物要加口味都不难,难的是如何卖得掉,这对消费者口味喜好复杂要求很高,泰国甜品能这么丰富就源于此。

炸香蕉/กล้วยแขก

油炸香蕉配白芝麻,淋着炼乳吃。

各种泰式裹粉油炸食品

有香蕉、红薯、芋头等,和国内裹的面糊没什么不同,主要是泰式口味不一样,不同配方中会多一些泰国特色调料,鱼露、香兰、椰奶等等,有机会可以试试看

อาเกาะ

一种穆斯林甜品,斋月的时候很多穆斯林会吃。是把鸡/鸭蛋、面粉、糖、椰奶混合后,倒入模具中,然后拉出带有烧焦椰子壳的铁片烤制。注意:用的是小麦(面粉),而不是泰人的糯米,面粉(小麦)是从中亚一路传播而来的,这是一种原始的饼(小麦制品)烘焙手法。这个类目也有很多,但我觉得没什么意思,仅选一例介绍作为代表。

ขนมเนียล/高棉篮子饼

流行于泰东北高棉三府,在呵叻府也有这道小吃,来自高棉人传统的糯米饼甜品。高棉人是当地最古老的民族,了解下该地区最早的糯米饼。

ขนมกรอก/泰南煎饼

一种包各种甜馅的泰国南部糯米煎饼,配这图可以看出具体的口感

ขนมกง/车轮饼、贡饼

一种历史悠久的中部甜品,名字来自形状和主要用于祭祀、婚礼的贡品用途,是一种糯米绿豆甜饼。

ไอศกรีมผัด/炒冰淇淋

就是国内的炒冰淇淋,但这东西源自泰国,和冰块传入泰国的历史发展有关。

 

泰式糖水

这是个很大的品类,虽然每家店固定使用的配料有限,一般最多也就大几十种。但各地区不同店家各自使用的品类加起来,在整个泰国起码存在300-400种,甚至可能还更多。虽然部分只是颜色、形状不同,但一一介绍明显不可能。

这家是潮州华人开的,配料偏中式。

泰北风格的糖水店

起源于华人油条豆浆摊的泰式豆浆糖水店,应该也算在内,除豆浆外一般还有芝麻糊、红糖姜茶等口味。

泰式糖水流行以椰奶为基底,实际中配料并没任何严格的搭配规定,很多店可以按个人需要任意搭配。我主要是介绍水果、蜜饯外的其他泰式甜品配料,也就是这锅乱七八糟的东西,很多也可以单独作为甜品或糖果食用。

ลอดช่อง/Lod Chong/香兰面条

起源马来西亚或印尼,并传入泰国,目前也是泰式甜品的代表之一。

面团由香兰汁、糯米粉和木薯粉混合而成,传统上用这类器具挤压成面。

ครองแครง/Krong Krang

这是一种常见的泰式甜品配料,可以被做成任意形状、颜色和味道,吃起来是Q弹的口感。

面团以木薯粉为主要原料,调味后再加入各种天然色素染色,如蝶豆花、香兰等,形状为经模具定型后煮熟得来。

ขนมอินทนิล/Inthani

和上面Krong Krang的区别是,在糯米粉中混入20%的绿豆粉,口感更为顺滑,同样有无数口味、颜色和形状。

สาคูบัวลอย/西米球

把西米浸在蝶豆花等汁液中染色,捏成团后煮熟定型,比上面的Krong Krang更为Q弹。

นใบเตย/香兰冻

上面介绍过的香兰冻等各类果冻,也可以被加入这类糖水中。

ทับทิมกรอบ/荸荠木薯圆

外面包裹木薯粉的红糖染色荸荠,外糯里脆。

ขนมปลากริมไข่เต่า/鱼签和龟蛋(直译)

由面粉、糯米粉、绿豆粉、木薯粉等混合成面团,加入椰子糖、鱼露和椰奶制成,是一种咸鲜甜混合的口味,并且会有面筋的咀感。

วุ้นกรอบ/泰式软糖

由果冻粉、木薯粉和不同颜色、口味的糖水混合,待凝固分割后放在太阳下晒干,整体口感是外脆内软。

บัวลอยพาสเทล/泰式糯米圆

除原味外,里面还会包各种口味的馅料,比如芋头、南瓜等。

โอ้เอ๋ว/爱玉

来自一种无花果种子,最早是被福建人从台湾带过来的,做法发源于马来槟城和普吉岛往返的海峡华人间。做法是把无花果种子浸泡在水中,取水果中的胶质粘液并将其与香蕉中的粘液混合,再加入淀粉凝结而成。

อาลัว

同样是由Maria Guyomar de Pinha,引入并改良的葡萄牙糖果形成的宫廷糖果系列演变,民间版个头较小。

กล้วยไข่เชื่อม/焦糖香蕉

มันเชื่อมไร้เสี้ยน/木薯蜜饯

比较泰式的一种蜜饯

บัวลอยเผือก/芋圆

和国内芋圆类似,有芋头、紫薯、南瓜三种。

แกงบวดเผือก/椰奶芋头

类似的还有南瓜等,和国内主要是炖煮调味差异

ขนมสี่ถ้วย/四喜甜汤

一种单独的婚礼吉利甜汤,里面放的各地会有点不一样,有各自的含义。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