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简单介绍中国的社神和地方土地神,来方便理解本文概念,因为他们的信仰底层逻辑是一样的。这种信仰起源于人类原始信仰中的万物有灵、自然崇拜、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思想。准确说来自土地崇拜,古人认为土生万物,所以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,属于古代汉人“天地社稷”概念中的社神范畴(土地神)。
而地方土地神祭祀习俗源自中国南方,零散分布居住的村落,且稻作地区耕种需要更多村社合作,是这种多神习俗产生的根源。早期社神并无姓名,往往只称土地,经秦汉时期南北文化融合后,这种地方习俗也传播到中国北方,和秦汉的国家层面天子社神祭祀信仰结合。
汉唐以后,社神的国家信仰地位有所下降,祭祀也不再仅限皇城一地,原因是随着中国国土越来越大:“土地阔不可尽祭,故封土为社以报功”。所以各地山陵园地均有大社坛,这些社坛以后又演变为各种土地庙,神格也慢慢囊括为“社稷”两项。
东晋后土地神开始具有人格和姓氏,进一部分下沉到黎民百姓的生活信仰,开始负责照顾一方土地上,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。并在朱元璋影响下,在明朝时达到传播的巅峰。土地神目前常见的人格化形象为土地公,即道教的福德正神。但并不一定是福德正神,也可以是民间生前行善者或廉正之官吏等,只是很多都随着时间被战乱和运动破坏了。